首页

免费专区我爱美脚

时间:2025-05-25 05:02:25 作者:最新研究: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红外视觉”能力 浏览量:76730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陈静 丁超逸)人类可看见的光波长范围仅限于400纳米-700纳米,若能突破视觉极限,人类的感知将拓展到更广阔的近红外(700纳米-2500纳米)波段。

  记者23日获悉,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创新性地将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不同频率。当人眼捕获到外界自然光后,可以激活视网膜上识别红、绿、蓝三原色的三种视锥细胞,并根据三种视锥细胞被激活的比例,向大脑发送外界的颜色信息。然而,相对于自然界广阔的光学波段,人眼可感知的波长范围仅有400纳米-700纳米,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量潜在信息会被忽略。

  据悉,稀土元素是指包括钪(Sc)、钇(Y)和镧系在内的17种元素。稀土元素具有非常优异的磁、光、电等性质。上转换发光现象,是稀土材料最为重要的光学性质。人们通过使用长波长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使其发出短波长的可见区荧光。

  据悉,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合作,开展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探索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从视觉感知角度赋予人类对红外光的识别能力。通过精巧设计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团队在单个颗粒上同时构建了三个不同的上转换发光区域,由于不同发光区域之间用惰性的壳层阻隔,使得它们各自的能量传递和荧光发射过程彼此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课题组成员、化学系2019级直博生陈子晗介绍,稀土元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通过近红外光激发,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转换。人体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颜色,判断外界的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波长,实现对近红外“色彩”的识别。他们最终制作成高度透明的隐形眼镜。志愿者佩戴隐形眼镜后,通过纳米材料发出红、绿、蓝等三种可见波段的荧光,分别感知三种不可见的近红外光,也可以识别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复色光”,以及多组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图案内容。这表明,具有抗干扰、正交发光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对近红外图像视觉。

  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未来,相关成果在医疗、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在海南澄迈签约

据Choice数据,截至4月23日,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已实施委托理财中,国债逆回购、券商收益凭证等产品的规模分别为18.93亿元、82.11亿元,较去年有一定提升。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典型执法案例(非煤矿山)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表示,农业是当前中阿合作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中阿在耐盐碱水稻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成果丰硕,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中方愿与阿方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交流与经贸合作,通过联合建设现代农业实验室,不断推动两国农业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让更多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完)

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 2024年力争投资增长10%

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缪杰提出,贵州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强与中国生态学会、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紧密联系生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寻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方法、新路径,促进产学研政充分融合,切实把研究成果更好应用于生态保护和修复实践,为贵州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1.35亿元分手费!A股再现天价离婚案

对于市场关注的交易监管,意见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制定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规则;完善极端情形的应对措施;严肃查处操纵市场恶意做空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川省纪委监委驻成都工业学院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仁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22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该机场备用跑道净空区多处超高建(构)筑物影响军事飞行的案件线索交办至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湖南省院)。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